腹瀉的癥狀!
發布日期:2015-08-07
腹瀉的癥狀!胃腸道癥狀 便意頻繁,每次糞量不多并有里急后重感者,病變多在直腸或乙狀結腸;小腸病變則無里急后重感。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,排便后腹痛可減輕者,往往為乙狀結腸或直腸病變。小腸病變腹瀉,疼痛多在臍周,排便后疼痛多不緩解。

分泌性腹瀉往往無腹痛癥狀:
(1)伴發熱者可見于急性細菌性痢疾、傷寒或副傷寒、腸結核、結腸癌、小腸惡性淋巴瘤、克羅恩病、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期、敗血癥、病毒性腸炎、甲狀腺危象等。
(2)伴明顯消瘦者可見于胃腸道惡性腫瘤及吸收不良綜合征。
(3)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者見于敗血癥、傷寒或副傷寒、麻疹、過敏性紫癜、糙皮病等。
(4)伴關節痛或腫脹者見于克羅恩病、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、紅斑性狼瘡、腸結核、Whipple病等。
(5)伴腹部包塊者見于胃腸惡性腫瘤、腸結核、克羅恩病及血吸蟲肉芽腫。
(6)伴重度失水者常見分泌性腹瀉如霍亂及細菌性食物中毒,也可見于尿毒癥等。
(7)瀉藥如硫酸鎂、硫酸鈉;制酸藥如氧化鎂、氫氧化鎂;脫水劑如甘露醇、山梨醇;降氨藥如乳果糖等。
(8)高滲性食物主要是某些碳水化合物,由于水解酶缺乏或其他原因而不被腸粘膜吸收,形成高滲透壓的腸內容物引起腹瀉。常見原因是食物糖的消化酶不足,以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最常見。乳糖吸收不良在我國很普遍,健康漢族人中的發生率為78%~88%。其中55%~65%的人攝入牛奶或乳制品后發生水瀉、腹絞痛、腹脹和排氣增多癥狀,稱為乳糖不耐受癥。這是因為未消化的乳糖聚積,使腸內滲透壓增高而吸收大量水分,引起腹瀉。

專家提醒:預防腹瀉的最好方法,就是把好“病從口入”關。食物要現吃現配,不要貪圖方便而吃隔夜食物,冰箱里拿出來的食物要加熱透。 如有疑問詳詢在線專家或者撥打健康熱線:022-27693399咨詢或者預約。
上一篇:得腹瀉怎么治療好?
下一篇:腹瀉的常見危害有哪些?














